光敏材料及制備方法
成果與項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
作為光導體的核心部件-電荷產生層材料,已由最早的無機材料逐步被有機光導材料取,有機材料加工成型性能優良;品種多;透光性好;無公害污染;開發周期短等。目前常用的電荷產生材料主要有酞菁化合物、花類化合物、方酸類化合物、偶氮類化合物等其中應用最多的是酞菁類化合物。
技術原理與工藝流程簡介:
將酞菁氧欽粗品溶于-5℃~5℃的濃硫酸中,然后將其以一定速度滴加到不斷攪拌的轉型溶劑中,溫度為加料溫度;滴加完畢后,調節保溫溫度,繼續攪拌1-72h,得藍色乳濁液,靜置,向其中加入低碳醇,待分層后分液,用去離子水反復萃取直至水相呈中性,分出有機相;再向其中加入沉淀劑,靜置,使 TIOPC納米粒子沉降;將上層清液傾去,抽濾,用甲醇洗滌濾餅,然后用去離子水打漿、冷凍干燥得加料溫度對應的晶型的酞菁氧欽納米粒子。
技術水平及專利與獲獎情況:
發明專利兩項,技術水平國內領先
應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預測:
多晶型光敏性 TIOPC 納米粒子的優點是粒徑小,很大程度上簡化多種晶型TIOPC 制備工藝,采用分液,萃取等技術使離子雜質更易被除去,簡化現存工藝技術中繁瑣的洗滌過程,與 PVB 樹脂具有良好的相容性,適合作為制備有機光導體的電荷產生材料,并且使用該材料制得的光導體靈敏度高,暗衰低,殘余電位低,具有良好的光導性能。
應用領域:
光電轉換材料
合作方式及條件:
合作開發與技術轉讓
天津大學
2021-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