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地基本情況
上海大學工程訓練中心是上海大學規模最大、學生受眾最多的實踐教學基地,是實施工程實踐教育的重要基地。中心現有面積12000㎡,設備2000余臺,總值3472.6萬元,承擔全校40多個專業約30萬人時數的工程實踐教學,年受益學生約4000人。中心經過多年建設,目前已經形成了由工程基礎實訓、綜合實訓及創新實踐等構成的多層次工程實踐教學體系,中心于2009年成為教育部、財政部批準的首批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2018年4月24日,工程訓練中心作為“交叉學科工程實踐雙創基地”,成為上海大學首批掛牌成立的校級創客空間之一,中心在HC樓2樓辟出了專用于學生雙創的集中場地共計6間總面積約610平方,直接參與基地指導老師20余名。
2021年上海大學啟動“上海大學大工程中心建設”,大工程中心建設將打造包括基礎工訓實踐平臺、大工程仿真平臺、大工程實踐平臺及重大競賽四大平臺,形成具有上大特色的工程實踐創新中心以及新型科產教深度融合的創新基地,支撐上海大學雙一流學科建設。
中心下設創新實踐部、電子信息部、大工程仿真部、快速制造部、智能制造部以及重大競賽部,分別有木工坊,激光工坊,機器人工坊等實踐創新創業教學場所,必將成為上海大學交叉學科工程實踐雙創基地強有力的支撐。
二、基地經驗做法
基于雙創基地的重大競賽平臺是高水平學科競賽資源和賽課融合的實踐教學平臺,提供學科競賽綜合訓練、項目開發資源及多學科導師資源,選拔并培育出具有較強創新創業能力的人才,跟蹤成長過程,階段性助推參與各類賽事。
基地不僅組織指導各類大學生創新競賽(工訓大賽、挑戰杯、機械創新大賽、創造杯),還結合課程改革開設機械和電子創新實踐課程;為加強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訓練,基地配置了公共加工裝配室,放置了多臺小型加工設備、掃描儀、3D打印等設備,用于學生進行簡單零件的自行制造、裝配和維修使用;新建木工坊、機器人工坊、創新工坊等,配置了學生自主創新實踐過程所需的軟硬件,為學生持續成長提供累積支持機制,同時,為助力學生自我管理,各工坊及設備均可開放預約。
基地除了承擔大學生創新課程和各類科創競賽外,也積極開拓學生科創類社團活動。社團招募以交叉學科工程實踐雙創基地為導向,面向全校學生,以創新為導向,興趣為紐帶,鼓勵不同專業的學生跨學科交流和協作,由中心主導的學生社團—KAI&樂創俱樂部成立已4年,取得的成績也有目共睹,社團已成為學生科創競賽的孵化器和蓄水池。
三、基地主要成績
豐富賽事學科覆蓋面,加強賽事與人才培養的緊密聯系,同時不斷提升科創賽事水平,培養工程思維與學科協同的競賽人才是基地建設的目標。“全國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上海市大學生機械工程創新大賽”、“RoboCom機器人開發者大賽”“挑戰杯上海市大學生創業設計大賽”、“中國機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賽”、“中美青年創客大賽”等各項賽事,基地在推動和指導學生參與創新能力提升上竭盡全力,組織和指導學生在各項賽事中多次取得佳績,特別是在“全國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等國家級大賽中名列前茅。例:2019年在“第六屆全國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2年一屆)榮獲特等獎3項、一等獎1項、三等獎1項;2020年在“第九屆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中榮獲二等獎1項;2021年包括“2021年中國大學生工程實踐與創新能力大賽(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工程文化”賽項單項獎—金獎”等國家級獎項6項;“第十屆上海市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等省部級獎項18項;2022年在“上海市機械機械工程創新大賽”中榮獲一等獎1項,二等獎5項,“2022中國機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賽”榮獲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中美青年創客大賽”三等獎1項。截至2022年,基地共獲得各類大學生創新大賽獎項200多項。